以下是行車輪輪齒加工的主要方法和詳細流程:
一、 核心加工方法:切齒
切齒是輪齒成型最關鍵的一步。主要有以下兩大類方法:
1. 成形法 (Form Cutting)
原理:使用切削刃形狀與被加工齒輪齒槽形狀完全相同的成型刀具,逐個齒槽地進行加工。
常用機床:
銑床:使用指狀銑刀(用于大模數齒輪)或盤形銑刀在普通銑床上逐齒銑削。加工完一個齒槽后,分度頭進行分度,再銑下一個齒槽。
刨齒機:使用成型刨刀進行加工。
特點:
優點:設備簡單(可用通用機床),刀具成本低。
缺點:生產效率極低,精度較差(分度誤差和刀具誤差會累積),加工一致性不高。
應用:主要用于單件、小批量生產,修配,或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的齒輪。
2. 展成法 (Generating Method) - 主流方法
原理:模擬一對齒輪(或齒輪與齒條)的嚙合過程。刀具相當于一個“假想齒輪”,它與工件毛坯按嚴格的速比嚙合旋轉(展成運動),在運動過程中,刀具的切削刃包絡出工件的漸開線齒形。
常用機床及工藝:
滾齒 (Gear Hobbing):
刀具:滾刀,外形像一個蝸桿,沿軸向開有若干條容屑槽,形成切削刃。
原理:滾刀與工件相當于蝸桿與齒輪的嚙合。滾刀旋轉(主運動),工件按一定速比隨之旋轉(展成運動),同時滾刀沿工件軸向進給,以加工出全齒寬。
特點:連續切削,效率高,是加工直齒和斜齒圓柱齒輪最常用的方法。精度可達很高水平。
插齒 (Gear Shaping):
刀具:插齒刀,外形像一個齒輪,切削刃有前角和后角。
原理:插齒刀上下往復運動(主運動),同時與工件按一定速比嚙合旋轉(展成運動),刀具每完成一次往復運動,工件相對刀具有一個徑向的進給運動,直至達到全齒深。
特點:可加工滾齒難以加工的內齒輪、多聯齒輪和帶有臺肩的齒輪。效率通常低于滾齒。
剃齒 (Gear Shaving):
刀具:剃齒刀,外形是一個高精度的斜齒輪,齒面上開有許多小槽以形成切削刃。
原理:這是一種精加工工藝。剃齒刀與已加工出的齒輪自由嚙合,在嚙合點處兩者有相對速度滑移,剃齒刀上的切削刃借此從齒面上刮下極細的切屑。
特點:用于滾齒或插齒后的精加工,可修正齒形誤差、降低表面粗糙度,提高齒輪的平穩性和噪音性能。但不能修正齒距誤差。
磨齒 (Gear Grinding):
刀具:成型砂輪或碟形砂輪。
原理:最高精度的齒形加工方法。也分成型磨削(使用修整成齒槽形狀的砂輪)和展成磨削(如螺桿砂輪磨齒)。
特點:可加工淬火后的硬齒面齒輪,精度最高,可修正熱處理變形,但成本非常高,效率低。用于航空、汽車變速箱等高精度要求的場合。
珩齒 (Gear Honing):
原理:與剃齒類似,但使用含有磨料的珩磨輪與齒輪進行自由嚙合。用于淬火后齒輪的光整加工,主要目的是降低表面粗糙度,去除毛刺,改善表面應力,對精度修正能力很弱。
二、 完整的輪齒加工工藝流程
以一個要求較高的汽車齒輪為例,其工藝流程通常是:
下料與鍛造:將棒料鋸切,然后加熱鍛造成齒輪毛坯形狀。
正火:鍛造后對毛坯進行正火處理,以消除鍛造應力,均勻化組織,改善切削加工性。
粗車加工:車削外圓、端面、內孔等,去除大部分加工余量。
探傷:對鍛件進行超聲波探傷,檢查內部是否有裂紋、夾雜等缺陷。
精車加工:以中心孔定位,精加工基準面(如內孔、端面)和齒頂圓等,為后續齒形加工準備精確的定位基準。
滾齒/插齒:在精基準上定位夾緊,進行展成法粗切齒,留出精加工余量。
倒角/去毛刺:對齒端進行倒角,防止后續熱處理時應力集中和裝配時磕碰。
熱處理:進行滲碳淬火或感應淬火,使齒面獲得高硬度和耐磨性,心部保持一定的韌性。
精加工基準:熱處理后零件會變形,首先需要磨內孔和端面,重新修正定位基準。
精加工齒形:
剃齒:如果熱處理變形在可控范圍內,對淬火前的齒輪進行剃齒作為精加工。
磨齒:對淬火后硬度高、變形要求嚴的齒輪,必須采用磨齒作為最終精加工。這是保證超高精度的關鍵步驟。
珩齒:對磨齒后的齒輪進行光整加工,進一步降低噪音。
清洗、最終檢驗、上油包裝:使用齒輪測量中心等設備對齒形、齒向、齒距等進行100%或抽樣檢測。
總結
工藝方法 | 主要目的 | 特點 | 應用階段 |
滾齒/插齒 | 齒形粗加工/半精加工 | 效率高,經濟性好 | 熱處理前 |
剃齒 | 齒形精加工 | 提高精度,改善表面質量 | 熱處理前 |
磨齒 | 齒形超精加工 | 精度最高,可加工硬齒面,成本高 | 熱處理后 |
珩齒 | 光整加工 | 降低表面粗糙度,改善噪音 | 最終工序 |
因此,行車輪鍛件輪齒的加工是一個集成了鍛造、切削、熱處理等多種技術的系統工程,其中展成法(尤其是滾齒和磨齒)是現代批量、高精度齒輪制造的核心。